宣德八年二月十五的癸丑科会试结束了,主考官是已经病休的原内阁大臣黄淮,副主考是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王直,取了刘哲等九十九名中式举人。三月初一日,宣德皇帝在文华殿亲自主持殿试,定曹鼐为状元,会试第一名的刘哲则被定为榜眼。
曹鼐被取为新科状元,京城一时传为佳话。原来按朝廷礼制规定,参加科考的举子必须是国子监生以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业有成者,如果是读书尚未取得功名的儒士和已经担任官吏而官职卑微未入流者,必须经有司举荐方可参加科考,如果是府、州、县学专教生徒的训导以及被罢官在家赋闲的官吏、专事歌舞杂技的倡优之家、尚在居守父母丧的一律不许参加科举考试,而曹鼐却正是不许参加考试的人员之一。
曹鼐是北京赵州宁晋人,他生性豪爽,胸怀大志,侍奉继母,以孝闻名。宣德元年中了乡试成为举人,但会试落第,宣德二年被授山西代州训导。他自负有才,不屑就任卑职,要求弃官再次就试,被吏部驳奏,遂改为江西泰和县典史。那典史是个未入流的小官,专门负责县里的文移出纳和杂七杂八的事务。
宣德七年七月,他督工匠至北京,恰逢顺天府即将举行乡试,曹鼐的家乡宁晋正属顺天府管辖,曹鼐乃上疏奏请准予参加考试。通政司将奏章转到内宫,宣德皇帝命内阁三杨讨论。三杨同情曹鼐命运不济,也认为他志气难得,屈才可惜,便不顾吏部反对,一致议定允准曹鼐以吏员身份再次参加顺天府乡试。那曹鼐不孚众望发愤图强,一考便中了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今年二月参加会试,竟夺得会试第二名,三月初一参加殿试连捷,遂魁天下点了状元。
曹鼎以小小的吏员而夺得第一甲第一名,是大明开国以来的奇事,立时轰动了京城。宣德皇帝也兴奋不已,认为一个未入流的小吏竟三试连捷,夺冠天下,那不是说明当朝国泰民安,人文昌盛么?这些人才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切切不可荒废,怎么办?他立即做出决定,一是下诏首开先河,礼部为曹鼐等进士赐宴。二是命内阁大臣杨溥在宣德二年、宣德五年和宣德八年这三科进士中选拔二十八名庶吉士到文华殿读书,以期大用。这两条谕旨一出,进士们欢呼雀跃,群情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