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高祖(全三册)

故国神游,多情当如我……

字体:16+-

——长篇历史小说《汉高祖》后记

当第三部长篇历史小说《汉高祖》付梓之际,岁月的激流已经把我推向“白头搔更短”的“从心”届年,而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结缘也整整十年了。抚今追昔,心潮逐浪,油然生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感谢生活给了我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赐予,感谢出版社“共惜此日相提携”的殷殷关爱,感谢广大读者“明月入怀”的相依相伴。

走进历史叙事领域,完全是因为我对脚下这方土地绿叶对根一样的情结和对陕西文学格局理性认知碰撞的结果。我长期生活的陕西,曾经是十三个封建王朝的兴业立国之地,周王朝“封土建邦”的煌煌业绩,秦王超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猎猎雄风,汉王朝构建“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雍容大气,唐王朝“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的绚烂气象——它的深厚和博远,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每每站在咸阳桥头,遥望“摩挲高冢卧麒麟”的五陵莽原上当年曾经的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王朝兴废,心头油然耸立起“磨乾轧坤”的敬畏。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的逻辑还是从艺术的发展说,历史叙事都应当在陕西籍作家的审美视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陕西文学大省却是通过争奇斗艳的乡村叙事铺垫起来的。理性地把握这种格局特征,从差异中寻求突破,成为我题材选择的内在动因。

2004年,在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往事如歌》出版后,就把审美表达的重点转到对历史风云的关注上。从《汉武大帝》到《武则天》到《汉高祖》,一部一部作品从构思到赋笔,从修改到出版,在历史古道上策马扬鞭地驰骋,在时间波流中披星戴月地远征,在艺术芳园中耕云播雨地碌劳,在与作品中人物共历悲欢的亦泪亦笑中走过中年,走进人生的夕阳晚景。当给《汉高祖》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那一刻,我走出小区大门,来到渭河边,望着浩浩****东去的渭水,回眸来路,留下风风雨雨,深深浅浅的足迹,终于因为对故乡土地奉献了一份赤子之爱而灵魂获得了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释然和安妥。忽然想起当年《汉武大帝》出版的消息在媒体披露后,有朋友在后面点评时用了“大器晚成”四个字。自知非“大器”,也不敢妄言“晚成”,然而,我问自己,假定对自己的写作定位早清醒15年,那时候也不过刚过四十,该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啊!当然,生活从来不接受假定,诚如海德格尔所说:“时间性是人的存在方式”,把握好自己在时间流程中的“存在”与“思”,才是一种自知者明的人生态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