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赵之后,王翦屯兵于燕国边界中山(今河北唐县)。嬴政心中犹豫不决,不知该先灭燕国还是先灭魏国。按照拟好的一统天下之策,灭韩之后就应伐魏,但李牧之死给了秦国灭赵之机,所以秦先灭了赵国。
赵国被灭,秦国从三面围住了魏国。此时灭魏,正是极好的机会,只是缺一个借口而已。对燕国,秦有讨伐的借口。燕丹收留了叛将桓齮,还与公子嘉联合抗秦。嬴政对此恨之入骨,思虑再三决定伐燕。
正在此时,燕王喜派使者出使秦国,并携有燕督亢(今河北涿州市)地图和桓齮的人头,希望能与秦结好。嬴政大喜,决定亲自接见燕国使者,让燕人见识一下秦国的威风。但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危险也正随着燕使的到来而逼近。
燕丹自逃回国后,日思夜想怎么样报复秦国,以雪被嬴政羞辱、追杀之辱。他提出以桓齮为将,联合赵国共同伐秦,却不被燕王喜所接受。他认为这样做无疑是惹火上身,把秦国的大军引到燕国来,而燕赵始终是对头,没有必要为了赵而冒此风险。
燕丹恨他眼光短浅,但心中还是存有一线希望,希望能说服太傅鞠武,想借他说动父王。
燕丹见到鞠武后道:“太傅可曾记得燕丹回国时的情景?”
“怎不记得?说起来令人心酸,殿下回来时,连大王都差点认不出来。你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怎会让人想到你就是燕国的太子!”
鞠武的话使他记起在崇山峻岭中被秦人追捕的日日夜夜。他吃不好,睡不好,时刻要提防秦人。随行的卫士为了掩护他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最惊心动魄的是在雁门关外,他被追捕的秦兵咬住,自忖这次必死无疑,最后却被桓齮所救。
桓齮同他一样,也是被嬴政逼得无处藏身之人。他流亡六国一年有余,却无人敢收留,正准备出奔匈奴。两人境遇相同,都对嬴政恨之入骨,言谈也十分投机。桓齮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燕丹希望借他的统兵之才,率领燕国士卒同秦军作战。桓齮曾去过燕国,燕王喜也不敢收留他,但燕丹的豪气和决心感动了他,他决定再次同燕丹去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