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藏中的华夏

第499章 :为道义而死,他们皆是君子

字体:16+-

看着众弟子的寻道之心,王阳明满意地点点头,心中倍感欣慰。

有弟子的陪伴,有后人的传承,再辛苦也是值得了。

这时。

撒西宁朝着王阳明深施一礼,开口道:“先生,请随弟子一观后世大夏之貌。”

随着撒西宁手臂挥动。

大地开始微微颤动,一条条裂缝在脚下蔓延开来。

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巨大的柏树拔地而起。

随着大树的颤动,周围的场景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装修古朴,气势宏伟的楼宇。

硕大的门额之上赫然刻着四个大字。

阴阳学宫。

几人刚到走廊,便听到阵阵读书声。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修齐治平,就是格物。

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致知在实事上格。

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

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此时,撒西宁向王阳明介绍道。

“先生,此地名为阳明学宫,此地教授的不仅有先生的心学还有诸子百家等各流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