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世间:梁晓声小说精选集(套装共10册)

2

字体:16+-

隔日,这青年出现在自由市场,双手捧着一段经过细心雕琢的鹿角似的树杈,树杈固定在经过车磨加工的赤铜底座。一只猫头鹰雄赳赳威凛凛地栖息在树杈上。不过已不是活的,而是制作得相当不错的标本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些青年大抵都没有放生的慈悲,也大抵都不想积点儿什么德。他们普遍不再迷信什么,甚至可以说普遍不再相信什么。如禅门弟子似的,精诚所至,感化神明,茅塞大开,忽而顿悟,一切皆空,唯有钱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像跑狗场上的狗,戴着各种主义各种思想的脖套,又兜回到老祖宗的一条古训,叫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这个陈腐得吹口气便飞灰满天的训条为“崭新”起点,开始追求,或曰“创世纪”。

猫头鹰底座悬挂着纸牌儿,上写“丰富家庭艺术情趣,引导生活新潮流——廉价出售,五十元整”。

与标本的做工相比,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实在拙劣。

同样的钱数,宁愿赔上做工赔上时间到自由市场来卖死的,不肯当成是名正言顺的酬谢费外加一封感谢信体体面面地接受,这种心理怎么解释?挺难解释,也挺好解释。时髦的注脚是“逆反”。

一九八六年,许多青年们,尤其城市青年们,尤其二十多岁的城市小青年们,普遍传染上了“逆反病”。西方的病理学家们因为“艾滋病”而忧心忡忡的同时,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则在因为“逆反病”的无药可医而摇首叹息。城市的小青年却觉得患上了这种病如同骑上了一辆摩托兜风,完全没有任何不适的病症感觉。既然患上了这种病是这样的神气,连中学生们也受到大大的**。中学老师教导不用功的学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学生立刻回答——“我是老二”。

那几天A城的晚报内容挺活。有人慷慨陈词痛切吁请对小青年加强思想教育,有人坚决反对往小青年的头脑中灌输传统观念;而在电视台为小青年们举办的恳谈会上,他们都说苦闷啊不被社会关怀啊不被重视啊不被理解啊寻找真诚啊真诚在哪里啊,仿佛早已被压抑得死不了活不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