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天道变幻,世事无常;今人则说,变化比计划快。古今同理,都说出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存在:世事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不仅出乎旁观者的意料,甚至也出乎当事人的意料。就像蜜蜂采蜜的时候没想到能采来一个声势浩大的美丽春天一样,当初李自成被迫加入造反者的行列,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够修成正果,虽然这正果如同一只易碎的瓷器,转眼之间就被他失手打得粉碎。
想当初,李自成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造反,目的既简单又可怜:活下去。
土地兼并是历史教科书上总结王朝更替时经常用到的术语。何谓土地兼并,简单地说,就是本来分属亿万兆民的土地,越来越加速度地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与此相伴的,必然就是绝大多数人失去土地。在几乎完全依赖农业为生的传统社会,无工可打,无商可经,失去土地也就相当于失去了生存的先决条件。因此,土地兼并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失去支撑,越来越多原本安分守己的农民被逼上绝路,最终由民变演变为农民起义。打个通俗的比方,土地集中到极少数权贵手里,相当于社会财富被极少数官员和大资本家垄断,它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矛盾激化,两个阶级严重对立与仇视。
拥有土地最多的,首推朱元璋的后裔们,如万历想立为太子却因群臣坚决反对而未遂的朱常洵,后来被封为福王,之国河南。大约是想给最心爱的儿子一个补偿,福王大婚时花费三十万银两不算,万历还“赐庄田四万顷”,又是由于群臣的劝告和抗议,这一数字才得以减半。河南的好田好土一下子划不出这么多,就从相邻的山东和湖广划拨。皇室的天潢贵胄以外,各级官员和缙绅也成为极少数大土地拥有者。《豫变纪略》讲述的是崇祯年间河南的民变经过,对土地兼并下的河南,作者说“田之多者千余顷,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顷”。河南南阳的曹家、睢州的禇家、宁陵的苗家和虞城的范家,乃皇亲之外最有势力的豪门,人称“四凶”,此四家“各畜健仆数千人,横行州府,嬉戏之间恒杀人。其平居夺人田宅,掠人妇女,不可胜数。小民不敢一言,有司明知,亦不敢一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