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44:帝国的疼痛

二 武力决定命运

字体:16+-

从1618年抚顺城下与明朝第一次交锋,到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北京,二十六年间,明清之间大小战争无数,但真正对明亡清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只有三次半。三次即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1621年的沈辽之战和1641年的松锦之战。半次则指1626年的宁远之战。为何把宁远之战算作半次,下文将慢慢分析。

三次战役中的前两次,清军方面的总指挥均为开国者努尔哈赤,后一次则是皇太极。

先说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的起因,很显然,在于上一年努尔哈赤在抚顺大败明军,引起明朝上下的极大震骇。几十年幽居深宫的万历也深感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幸好,那时候,明朝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后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而是从东北漫延到西北,再加上贵州苗疆在内的少数民族起事。明朝才有力量和机会从各地抽调军队物资,兵发辽东。按明朝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萨尔浒之战彻底消灭努尔哈赤,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问题。为此,明政府令杨镐经略辽东,从各地调集部队八万八千人,再加上叶赫部及朝鲜方面出动的两支偏师性质的增援部队,明朝军队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多达十余万,号称四十七万。然而,明朝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也过低地估计了对手。萨尔浒之战最终的胜利属于努尔哈赤。

朝廷派往辽东的杨镐是负责监察的御史出身,曾随董一元雪夜穿过墨山,攻击蒙古炒花帐部而获得知晓边事的虚名。然则,当他为主帅率兵进入朝鲜以抗日本时,竟然“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却因倭将行长的诈降计而“委弃于一旦”。事发后,“诡以捷闻”,由于首辅赵志皋的营救而仅以罢官了事。此后,这位在辽东及朝鲜多有败绩的文官,在清军崛起之时,被认为熟谙辽事,东山再起,任兵部右侍郎并经略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