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44:帝国的疼痛

四 亲者痛仇者快的凌迟

字体:16+-

很显然,在崇祯时代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那种负有独当一面重任的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前面我们业已列举过崇祯朝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官员的名单,那一数字或许远远高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朱元璋时期,吏治甚严,高级官员常因一点小事掉脑袋。当时的官员每天下朝回家,总要痛饮一番,以庆祝又苟活一日。这事见诸史料,有点夸张。但崇祯朝的高级官员,虽然不至于如此夸张,却也常有朝不保夕之虞。

洪承畴在打定主意决定投降清朝之前,脑子里是否走马灯似的想起过他的同僚们的结局呢?比如熊廷弼,比如王化贞,比如杨镐,比如杨鹤,比如杨嗣昌——这是一个可以继续开列下去的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官员的名单,他们要么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么死于崇祯的一纸诏书,要么死于事败后的畏罪自杀。

但是,与一代名将袁崇焕之死相比,上述官员的死已经算得上非常体面,非常人性化了。

说及袁崇焕冤死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个血腥的词语:凌迟。古代中国的刑法,可谓集人类残酷之大成;而凌迟,是其中最令人毛骨悚然者。所谓凌迟,民间通俗地称为“千刀万剐”。要言之,就是把受刑人绑在柱头上,再由刽子手用锋利的小刀,把受刑人身上的肉一小片一小片地割下来。至于这个倒霉的受刑人到底该挨多少刀,这要由有权决定他的命运的人发话。凌迟作为一种刑法,始于五代,那时一般是八刀到一百二十刀。到了朱明,这一数字升级到了一千刀到三千刀。血肉之躯要想承受一千刀甚至三千刀之后才死去,这需要刽子手的精准技术。显然,把死亡的过程拖延得如此漫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受刑者的极度痛苦来警告世人:若敢作奸犯科,这就是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