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十二时辰

七、油黑

字体:16+-

入伏了,太阳烤得大地火辣辣的。

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一人多高的玉米已经结棒。一排排玉米秆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笔直地挺立着。微风吹过,绿得发亮的叶子随风摆动,发出扑扑簌簌的响声,如同轰然作响的命运交响曲。

王贵满在地里走得急,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小雨似的流下来,湿透了他的挂在脖子上的毛巾和衣衫。他不时将毛巾拉下来,使劲地擦着脸上的汗,拧干了,又挂回脖子上。王贵满眯着眼睛,穿梭在庄稼地里,一边疾走一边打量着脚下的黑土地,时而查看玉米结棒情况,时而弯腰薅起一棵玉米秆,查看玉米的根须。看到玉米将根深深地扎进土里,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玉米的根须盘成脸盆大的一坨,他的脸色陡然阴沉起来。

作为四平市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王贵满明白,那是因为下面的土地发黄、变硬、板结、退化了。

他蹲下来,抓起地里一把已经板结退化的土块,用力一攥,手里的土块渐渐碎掉,海沙般从指缝间流下来。黑土不仅变成了黄土,还失去了黏性。

令人痛心、忧心的“黑土之殇”!

王贵满1979年从梨树县考入延边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回到家乡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他的生命始终围绕着黑土地,黑土地的每一分成长、每一分疼痛都牵扯着他,让他为之歌唱、为之忧伤。

耕地,是四平粮食生产的“**”;四平,是吉林粮食生产的“大后方”。四平市梨树县历来是“一两黑土二两油,守着黑土不愁粮”,肥沃的土地插根筷子都能发芽,耕地面积达4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多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名列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

但是,高产背后却是黑土地的长期透支。20世纪50年代,由于粮食生产的需要,我们开始对东北黑土区进行大规模的垦殖,自然草甸变成了良田。过度开垦加速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大量肥沃黑土层消失;地表**,春季风蚀,带走大量表层土壤,导致黑土肥沃表层变薄;秸秆离田、有机物投入减少、频繁耕翻等造成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一系列土壤性质的恶化,最终导致黑土地退化。此后几十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黑土地耕作层土遭受更加严重破坏,“二两油”变成了“破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