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十二时辰

字体:16+-

黄集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南阳盆地南缘,襄宜平原北沿,南靠襄阳市,北接邓州市,东临白河,西连世界著名的“天上银河”——八里半排子河大渡槽。

“茅草比人深,兔子能成精。”过去,一提起襄北的黄集镇,人们往往会想起这两句话,想起那无边的黄土岗地,黄泥巴坯砌就的低矮农舍;还会想起“襄北岗地”“旱包子”这些带着偏见的词,以及黄土、黄尘、苞谷糁、红薯这些与之相关、充满了偏见的印象。

说起黄集镇,在其西北角的毛岗村更是与那些贫穷、愚昧、落后、荒凉的词紧密相连,甚至有人编出了这样的打油诗:“荒岗荒坡茅草房,补丁补满烂衣裳。一天三顿红薯汤,干起活来心发慌。家家户户穷叮当,有女不嫁毛岗郎。”

女儿都不敢嫁的毛岗村到底什么样?

20世纪80年代,毛岗村村民挖堰塘时,拆掉了一条小石板桥。当时三组村民张爱虎家正在盖院子,便把石板桥上废弃的几块青石板拉了回去。在清理石板时,他发现其中一块石板上刻有很多繁体字,虽然他不认识那些字写的是什么,但他本能地觉得这东西也许有价值,便把石板保存了下来。

不知不觉,三十多年过去了。2017年2月,襄州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毛岗村进行地名普查时获悉此事,马上赴现场勘查,发现这块石板竟然是一块“村规民约”碑。

工作人员将这块石板送到文物部门。经鉴定发现,这是一块青石质石碑。石碑长方体,高1.5米、宽0.6米、厚0.2米,名为“遵示勒石”。立碑时间为光绪五年,即1879年。

明末清初年间,神州大地战乱频繁灾荒不断,国无宁日生灵涂炭。毛岗先民们拖家带口从山西出发,过黄河穿南阳,一路向南逃荒避难,沿途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这年夏天,疲惫不堪的他们来到鄂豫边界的一个地方,顿觉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