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十二时辰

字体:16+-

从景宁县城,一路向西南。高耸的山峰扑面而来,层峦叠翠,绿意渐浓。静谧的山间公路上,微风掠过绿谷,薄雾弥漫山涧,小松鼠在树梢间跳来跳去,远处不时有鸟儿悠鸣。弹指间,澄照乡金坵村便在眼前。

从四野清凉的山路进入游人如织的步道,耳边一下子热闹起来。远处,新落成的彩虹滑道沿封金山蜿蜒而下,徐徐降落在一大片玫瑰花海中。近处,喜庆的畲族婚嫁演出正在进行,游人被“新娘”拉进舞蹈的队伍中,引来阵阵欢声笑语。

村口广场上,村民围着篝火跳起舞。在过去35年里,接续“治村”的四任村书记手挽手带头唱起了山歌:“一说浙江几多年,人马多来又无田。蓝雷钟姓商量讲,一心乃念封金山……”

金坵村的故事,就在歌声中飞扬着,飘向远方。

金坵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南宋淳祐年间,畲族先民蓝氏从福建迁往浙江,最早在此地落脚,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某天,在山间开垦时,曾掘得黄金数斤,金坵的“封金山”由此得名。从掘金到封金,寄托着畲族先民对小康生活的憧憬与梦想。

然而,多少年过去了,金坵人没能挖到“黄金”。

崎岖的山路、飞扬的尘土、宽阔的柏油路、忙碌的农耕机……说起金坵的变化,年过半百的村党总支书记兰文忠首先想到的,就是——路。

金坵村是景宁畲族自治县32个民族村之一,距离县城不到8公里。20世纪80年代,金坵村只有一条扬土暴尘的羊肠小道与外部世界相连。村民们挥起锄头,在狭窄的山间田地上种稻谷谋生,等待老天爷赏饭吃。那时候,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那时,国家鼓励农村发展小水电,金坵建起150千瓦的蒲洋二级水电站,每年为村里带来5万元的固定收入。可相邻几个村通过劳务输出和兴办企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金坵逐渐被甩在后头,成了一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