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流

二 陈地理

字体:16+-

有关陈地理的想象一部分来自我的父亲,当然其实,我对父亲毫无印象,除了一只硕大的龙眼。

另一部分来自陈蓉的父亲,我对她父亲也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姨丈,我只记得他的脸特别白特别特别白,闻讲他以前教高中,我认识他的时候,似乎无业。

母亲说,李稻基年轻时上过桂林的宪兵学校,还入过三青团,这是他的历史污点,故,不可能入党,即使参加过土改工作队也入不了党,永远是副职永远不受重用,永远郁郁寡欢。

后来我读王鼎钧的书,知道宪兵地位高于普通士兵,宪兵学校是当时青年很好的出路。2019年4月我去桂林,极想找到桂林宪兵学校的旧址,结果朋友说,特意请教了一位专门研究宪兵历史的人士,回复说桂林并无宪兵学校。

我对吕觉悟和王泽红的父亲知道得倒是不少。

泽红父亲王典运亲手交给我一份他的自传。上一辈的人喜欢把自传给人,一百岁的姨婆也是,她有一份打印了两页纸的自传,也郑重交给我。大概觉得给我是最稳妥的。

王典运的自传,A4纸打印有二十多页,分成了几大部分:“我生于1927年3月,是沙垌镇丹花村人,抗日战争初期,就读新丰中心校,当时有几个广西学生军到学校教唱抗日歌曲,组织指导演出话剧,我积极参加演出。每个周六晚上各班都有演讲活动。1942年2月,十三岁考上圭宁县县立中学读初中,脚踏草鞋,从丹花到圭宁,一天走六公里,双脚红、肿、痛、酸软、泛血泡。初中毕业考上本校高中。初中实行童子军训练。高中实行军事训练。每周两节,由教官在操场操练。初中生手持童军棍,裤带系一条捆好的绳索,头戴童军帽,练习救护伤兵,输送粮食、弹药。高中生头戴军帽,打上绑带,手持木步枪,进行各种步伐、队列、卧倒、射击、爬行训练,第六学期实弹射击,每人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