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是《道德经》中的名句。对于前半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学日增,就是说做学问,是一个每天增加知识、天天向上的过程,而且知道得越多越好,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对于后半句,争议就大了。
首先就在于“为道日损”中的“道”字有太多的内涵。众所周知,“道”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的内核。在道家那里,修行的最高境界叫“得道成仙”;在佛家那里,也不叫“得佛高僧”,而是叫“得道高僧”。这里的“道”做何解释?本书的书名叫《顿悟》,悟的是什么?还是“道”。这个“道”又作何解释?在世俗社会,“道”也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上,比如,“为人处世之道”,“夫妻之道”,“治国之道”,这里的“道”,又做何解释?
其次是“损”字。有一种解释认为,“为道日损”中的“损”,就是反省自己,不断检讨自己的毛病,改正自己的过错,去除自己的私欲和贪念,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也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改正。另一种解释则是说,“损”就是“少”,没有更多的延伸意义。所谓为道日损,就是说,修道的过程,恰恰与求知的过程相反,知道得越少越好。这解释跟上一种解释风马牛不相及。
争议是有的,但主流看法也是有的。普遍的解释取众家之长,即认为“道”就是人生的真谛。而寻找人生真谛的过程,是一个自减的过程。
自减,就是自己做减法的意思,是相对于自加而言的。我们知道,人生下来时,空空如也,白纸一张,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和自己加上去的,包括知识、财富、经验、体验,等等。这个过程是个成长的过程,用杨澜的话说,“人可能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所以说,这个加法是必须得做的,这也正是老子为什么要把“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两句话放到一起说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