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中,有一项是“对感官刺激有过强或者过弱的反应”,家长可以对照这个诊断标准检视,如果你的孩子对疼痛感觉迟钝,是不是因为在小的时候经常挨打,而且不止一次,久而久之孩子就丧失了对疼痛感觉的敏感性,继而出现了麻木的状态。我们在咨询室接触过的孩子就会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打吧,打一次我觉得疼,打多了我就不觉得疼了。”久而久之,孩子对疼痛就失去了他的感觉。
家长还可对照诊断标准中另外一条检视自己,即“坚持一成不变,固守常规惯例,或有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言语行为”的诊断标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过于严苛,要求孩子说话、行为都一定要按爸爸妈妈的规矩规范来,而且要一成不变,如果有变化,父母就要打他。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主性便慢慢丧失,孩子变成了完全听之任之、父母教他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工具”,即我们常说的“木头人”。于是,孩子在发展社交关系时不敢表达自主性,“坚持一成不变,固守常规惯例,或有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言语行为”应运而生。
生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虐待和忽视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使之感到惊吓、恐惧的重要因素,也继而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
在美国,60%的儿童受到的虐待是忽视,18%的儿童受到的虐待是身体虐待。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忽视、情感虐待,甚至有的时候包括性虐待。
身体虐待:对孩子拳打脚踢。
情感虐待:包括拒绝、恐吓、孤立、剥夺、奚落,或不能给孩子情感支持、爱和感情。
有的父母常常在管教孩子时生气或者发脾气,看到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先狠狠地打孩子,再把孩子推出门外,或者关在一个没有灯的小黑屋里,并对孩子说“不要你了,直到你改正错误”。更严重的是,有的父母无论在冬天还是在夏天,把孩子赤身**地推出门外。孩子一旦有过这样的遭遇,童年心理创伤便形成了,这对孩子后天的发展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