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有“鬼”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鬼”局今释
自天地有离合变化以来,自始至终必有缝隙,为政者不可不察。要发现缝隙。就要用“捭阖之道”,能用此道的就是圣人。所谓圣人,是以挽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假如世间没有可“抵”之事时,圣人就隐匿在人民中间等待时机;一旦世间出现可“抵”之事,就挺身而出,为国家谋划。这些谋划,上可说服君主,下可治理百姓。既依据实际情况,又遵循客观规律,真可谓天地的守护神。
“鬼”局今用
《论语》记载,一次,孔子和几位弟子在一起闲聊。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急性子的子路说:“一个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屡受侵犯,又遇饥荒。若让我治理这个国家,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懂得做人的道理。”子路的话表明他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气魄,但孔子只是微微一笑。接下来,冉求说自己愿意当一个小地方官,轮到公西华时,他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不过愿意坚持学习。”三人说完以后,在一边弹琴的曾皙起身说:“我的志向嘛,就是在暮春时节,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野外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儿回家。”孔子感叹道:“我欣赏曾皙的志向啊!”
孔子漂泊半生,未能施展抱负,晚年则喜读《易经》,他曾对经中的“潜龙勿用”一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潜龙比喻像龙一样有德有才而隐居的人。世俗改变不了他的节操,他也不追逐功名;从世间隐退不会感到闷闷不乐,不被世人承认也不苦闷。能愉快地实现抱负时,便入世行道;感到忧虑时,便出世隐遁。信念坚定,从不动摇,这样君子的所为便是潜龙的德性。”“潜龙勿用”,并非无条件的勿用,只是说条件尚未成熟,不易盲动。人都是要进步的,只当个看热闹的旁观者还不行,还要参与到现实中去,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这样才不枉一身的本事。但古人都是反对盲目从政的,如孔子曾评价蘧伯玉说:“蘧伯玉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就能收敛、隐藏自己。”因此,有志于从政的人就需要认真观察。看到“国家政治符合大道”,自己的道义可以得到推行,当然就要积极出来从政,为国家和民众效力。反之,就要收敛自己的言行而使自己隐藏起来,保持自己的节操,以免自己的高贵品格被玷污。孔明未遇刘备,自是每日草堂酣睡。此时,除徐庶等几位好友了解外,谁又相信他真是一条“卧龙”?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一朝风生水起,卧龙跃水而出成为飞龙,不但展示了自己的雄才韬略,也成就了刘备的蜀汉政权,使天下三分,鼎足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