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说中国·春秋战国(看得见的中国历史)

文化与典故

字体:16+-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的社会动**、政治分裂为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士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士人从贵族跌落为庶民,反而得到了思想意识自由发展的广大空间,他们以办“私学”的形式纷纷创立学派,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大发展。

在西周宗法分封制中,士是最下层贵族。士隶属于上一级贵族,行为不自由;经济上可以不劳而“食田”;文化上“士竞于教”,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身通“六艺”,怀有文韬武略。春秋以前的士“大抵皆有职之人”,既有武士又有文士。

春秋时期,社会动**、变革,作为政治结构的宗法制逐渐瓦解,首当其冲的贵族成员显然是处于贵族最低层的“士”,而其中社会地位最为动摇的又是文士。因为当时社会政治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所谓“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直接受害者则必然是那些蚁附于礼乐制度的文士。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在这次历史大动**中跌入庶民的世界。在失去封土、爵位、职官的窘况下,他们虽不如平民胼手胝足可维持生计,但是可以把出卖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于是,这些原本在宫廷中专掌典册、身通六艺之士纷然出走,流落民间;他们所掌握的文化也被传播、普及,把原来集中于周王室和宋、鲁的文化逐渐扩散。在他们的教育之中,庶民中又产生出新一代文士,与他们一同构成了一个新的士阶层,即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

西周时代,文化教育为贵族所垄断。无论中央国学还是地方乡学,均由官府开设,而且学校就设在官府中,教育的特点也是“政教合一”,因而叫作“学在官府”,亦称“官学”。

春秋时代,官学瓦解,文士从士贵族中分离而游散于民间。官学的衰落,学术文化的下移,使民间逐渐兴起私人教育,出现“私学”。孔子办私学,在他的学生面前既不是贵族,也不是教官,确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私学中,著名的教师几乎都是思想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根据自己的学识、意愿自由安排教育的内容、方式,自由发表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不同观点,从而形成了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各种学派。各学派为了探索客观世界的奥妙,相互竞争,自由论战,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人们的认识推向新的高度,终于迎来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