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灭: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

第六章 共和前夜

字体:16+-

1.短命的戊戌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也称戊戌年。

那年的元月22日,北京城上空出现罕见的日食。从清早至黄昏时分,大半个太阳被遮住,天地一片昏暗,仿佛预示着又不是一个好年头。

上至皇帝下至臣民,心头笼罩的昏暗比天地更甚。大清国究竟怎么了?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洋务派的西化运动偃“锣”息鼓,北洋海军惨遭覆没,庞大的帝国版图被列强们瓜分成一块一块的。朝廷腐败不堪,百姓民不聊生。说它病了,病根在哪儿?有没有使它起死回生的济世良方?

光绪皇帝性情软弱,虽有振兴国家之心,却无反抗慈禧之力,身边围绕的“帝党”给他鼓劲打气,无奈何慈禧“后党”的官僚们势力雄厚,牢牢地把持着朝政。光绪身处夹缝中。

李鸿章登门求饶而签订的《马关条约》,举国呛声,民愤滔滔。广东举人康有为联名千人,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光绪恍如听到一种新的声音,来自民间知识分子的声音,这声音给他力量,同时也给他延长清王朝寿命的希望。“公车上书”公然请求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志。其中“变法”是核心、唯变法才是立国自强之策的观点,让光绪皇帝眼睛一亮。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摇身一变为强国,竟然打败了大清国。中国何尝不可变法?“变法”这种维新思想,莫非它正是救国之良方?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和社会中下阶层爱国人士的共同愿望,他们研习西学、仿行西法、力图变法、立国自强。康、梁二人第二次撰写的上书中,把变法具体化了,提出富国强兵应练军、选将、制械、筑铁路、造轮船、制机器、开矿、铸银圆、印钞票、办邮政、务农、劝工、惠商、恤贫、立学校、办报馆等。废除八股以策论代替,武举以兵法战术代替弓马射箭。最为重要的是改革官制、裁撤冗员、成立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