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荒诞心理学

·灵感有时候也需要酝酿·

字体:16+-

灵感不是天才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有灵感,只要为它创造合适的土壤。灵感,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集中全部精力思考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所以,俄国画家列宾认为,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古希腊时,阿基米德奉国王之命,鉴定工匠制作的金王冠是否掺有白银。但当时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为此日思夜想,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在家里洗澡,他跳进浴盆时,有许多水一下子溢了出来。这使他一下子醒悟到:当容器装满了水,把物体再放进去,那么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相等的。由此他联想到,比金子轻的白银如果要达到同样重量,它的体积必然超过金子。于是,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与原先国王交给工匠的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那顶金王冠,分别放在注满水的容器中,然后比较它们分别排出的水的容量,就能够知道答案了。这也是物理学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在苦思冥想下,阿基米德没有解决这个物理难题。但他没想到的是,在洗澡的偶然时刻,通过一个不起眼现象的触动,这个答案会自己跳到他脑子里来。灵感往往就是这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或者说“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说,它们总是不期而至的。灵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具有巨大的价值。那么灵感的原理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容易地获得灵感呢?心理学家认为,灵感是意识与无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灵感出现之前,人们对某一问题有着长时间的思考。这段时间的思考实际上是灵感孕育的过程。人们潜心思考的结果在大脑皮层留下了“痕迹”,在人们对某一个问题长期思考而不得其解的日子里,有意识的思考中止时,无意识的认知活动却仍然继续进行着。其实,人们有意识思考的某些方面已经接触到了问题实质,已经达到了问题解决的边缘,只是由于思维的惯性,人们对这些有用的成分或结果没有加以重视,或者被有意识的认知否定掉了(但这些思维的结果仍然存在于无意识里)。旧有的思维模式常常束缚了人们的思维翅膀。当人们处于高度放松的时候,如散步、赏花、洗澡、度假,甚至是做梦,有意识的认知活动较少,这时旧有的思维模式最容易被突破;在某一刺激的引发之下,人们在瞬间跳出旧有的思维模式,使长期沉积在无意识里的信息与意识瞬间沟通,达到问题的解决。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创造性活动往往就像阿基米德定律,是灵感突然迸发的结果。在苦思冥想下,阿基米德没有找到答案,没想到洗澡时偶然遇到的现象提示了它,使答案跳了出来。每个人的思维恐怕都遇到过卡壳的情况。比如对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知识,第一次学习,很难理解、把握;或者,遇到一个难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解决办法。这种时候,继续想下去,可能只是干耗时间,因为灵感似乎离我们远去了,要么就是我们的路子不对。这时,也许我们暂时把问题放一放,不去想它,做点别的事情,把脑筋换一换,再回来想这个问题,或者不刻意地想它,等待灵感自己出现,就真的能等到灵感。就像诗里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