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第四章善借外力——绝境生存的手段

字体:16+-

茶壶、夜壶都是用具,一个要摆在桌面上待客,一个要摆放在床底下。当没有茶壶的时候,不妨把夜壶拿出来借用,但借的方法要巧妙,要隐蔽。

身处绝境之地,就要善于巧借外力,不管君子也好,还是小人也罢,只要是能为生存迈步,就借来挥舞,只要能转危为安完善自己,就不失为高明之举。

1、借盟友,唐高祖一统山河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共有几百支起义军,具有代表性的,在北方边境上有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等部;在黄河流域有李渊、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郎等部;在江西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肖铣等部;在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宇文化及等部。农民起义部队之间都企图消灭自己近邻力量,以壮大自己。在这些激烈的斗争中,谁能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做好政治分化工作,谁就能占据优势,从而取得胜利。李渊父子在统一战争中,即是对农民起义军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从而统一天下,建立李唐政权的。李渊原是隋朝的太原留守,贵族地主出身。乘农民起义遍及全国之机,他在太原率部起义,首先得到山西豪杰的响应,取得了更多地主阶层人士的支持,两月之间便召集了数万军队,并决计西进关中。但是,两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一是强大的突厥屡侵太原,这是西进的一大障碍;二是李渊曾率兵镇压过农民起义。与农民为敌,现在该如何对待农民起义?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面对如此情况,李渊临危不惧,想出了借友的办法。

首先,李渊派刘文静去突厥,称臣于突厥,在最大限度内和突厥取得妥协,以免和突厥直接对抗。对待农民起义,李渊则采取软化拉拢的手段,与李密建立友好关系,并推李密为主,其目的是在农民起义的空隙中保存自己,以求进一步的扩大发展。这一招果然产生了理想的效果:一是李渊向西进军得到李密支持,并使李密的部队阻挡住东部的隋军,便利于自己西进;二是突厥因为李渊对其称臣,便不加过多防范,停止了对太原的侵扰,从而使李渊能集中兵力向西挺进;三是李渊进入关中之后,改编了许多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得精兵九万,军事力量大大加强,继续西进并占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