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烈人
孔子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可以讲,一座孔庙,乃为国人精神的殿堂。
孔子有《论语》一书。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其意思不用多解,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什么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最通俗的话解释即为:一个人必须为己为国做大事;或者说,一个人必须用积极的人世态度,去强力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
谈到“做大事”这个问题,并非像喝一杯清茶那样轻松,而是需要像研究人生战术一样深思。自然,世界上欲成大事者比比皆是,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之。问题出在何处?毫无疑问,出在人本身上!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想,为什么千百年来国人以孔子为圣人,对其做人之道广为流传和运用呢?显然,孔子在《论语》中教会了人们成大事的各种道理和技巧。
接下来的问题是:孔子在《论语》中有哪些最为精妙的做人之道呢?这一点在本书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但有两点,却是想要说一说的。
孔子讲“君子坦****,小人常戚戚”。这里区分了“君子”与“小人”两类人。君子为人坦**,真心实意,没有“弯弯绕”,人品如岁寒之松柏;而小人则不一样,他们私欲缠身,为自己的得失精打细算,结果像背负着一座大山一样活着。更令人厌恶的是:小人的强项是嘀咕人,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们都是如此,而且常三五一伙,四六一堆,把是变为非,把正变为反,一句话,把纯正透明的人际关系搅成了一潭泥水。孔子讲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应该是做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的确,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不是以君子而是以小人之道待人接物,弄得左右不快,而自己却偷偷发笑。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成大事,信守君子之道,把做人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成大事,否则即使你偶尔有收获,也是不成什么大气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