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做人真经

无论身在何处,必须感受快乐

字体:16+-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这句话表明了他洒脱一面,如果大道不能行,那么就飘洋过海,另创乐土。同时,孔子又没有“生活在别处”,他认为人要高于道,如果浮海为乐,那么就浮海。总之,无论道行与不行,无论人在哪里,自身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孔子这话意思是:如果大道不能行,我就架一叶扁舟到海上去。

“桴”就是小船。

孔子说“乘桴浮于海”有两个意思:

一是到海上去玩。

二是飘洋过海,另寻乐土。

联系上下句,孔子说的应是第二层意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说如果我的理想在本国得不到实现,我就到异国他乡去实现。

孔子是鲁人,家乡近海边。他们山东人经常飘洋过海的非常多,所以孔子说这话相当自然。

鲁国天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孔子海洋般的胸怀。

孔子是海。

孔子的学说是海。

就这样,孔子把中国人的思维从本土拉到了全世界,所以他的学说日后能在全世界风行。

孔子是宋人之后,宋人是殷人之后,孔子家族是殷朝遗民,孔子是甲骨文的后代。同时,孔子说“吾从周”,他本人也终生信奉周朝文化。

但是,殷周文化都只是大陆文化、内陆文化,还达不到世界级水平。只有孔子的出现。给以大陆文化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海洋文化,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转换。使中国文化成为以大陆文化为主体,以海洋文化为补充的兼容并包的大文化。

殷人重商,周人重农,而孔子重学。这样就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多元复合的成熟民族。其社会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其生民生活更加富有文化之美。

孔子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换,为中国人进步做了极大的神圣工作。特别是第一条,孔子把人们的目光从中原拉到海外,这为开阔中国人的眼界与心胸起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自那以后,中国人不再拘泥于故土,跑遍全世界搞建设。今天,以东南亚、北美两大基地为代表的海外华人世界的繁荣,这与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思想有很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