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做人真经

“乐之者”境界最高

字体:1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是把“乐之者”作为做人的最高境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孔子说:求知者不如爱好者,爱好者不如快乐者。

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快乐远比知识更重要。

“乐之者”境界最高。

有人问希腊智者伊壁鸠鲁:“快乐的秘密何在?”

鸠壁鸠鲁说:“生命中有三种欲望,一种是自然而必要的,另一种是自然却不必要的,还有一种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对不必要的欲望不要屈服,对自然的欲望要追求,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伊壁鸠鲁说的这三种欲望分别属于孔子说的这三种人:

乐之者的欲望是自然却必要的。

好之者的欲望是自然也不必要的。

知之者的欲望是不自然而不必要的。

所谓知之者,就是迷信知识的人,这种人看似相信知识,其实没什么知识。他说“我知道我知道”,其实知道什么?人类最大的知识就是不迷信知识。所以,企图“知道得越多越好”的人注定失败,他们企图从知识上了解世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从本质上认知世界,而不能从量上认知世界。一颗星星加一颗星星再加一颗星星,这样加下去不会等于头上的星空,因为在你加的过程中很多星星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转化了。因此,从知识与经验上认知世界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人类固有的心力与慧力。我们认知自身也是这样的。哲人说“认识你自己”,难道是要我们做一个综合的自我检测题吗?不,不是的。认识自己的意思是认识自己的本质与灵魂。因此,迷信知识的人是无知的,其欲望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

所谓好之者,就是对某类事物有兴趣的人,如商人对钱,男人对女人,等等。这种兴趣是出自天性或环境的影响,其发生是自然而必然的。但是它注定不会得到完全的满足,因为对象太大了,虽然可以轻易击中,但得不到全部。一支箭射进树林中只能射到一棵树,但不能射中所有的树。树林以被射中一棵树的方式吞掉了箭,欲望以被满足有限的方式吞掉了追求无限的人。因此,在无限欲望面前保持强烈兴趣的人也注定失败,其欲望是虽然自然但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