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七、江山重归汉天下再姓刘

字体:16+-

——东汉光武帝刘秀

毛泽东在自己的军事著作中两次引用这个以弱胜强的战例。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用来说明作战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获胜的道理,阐明了战略防御原则的重要意义。在《论持久战》中,则用来说明指挥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从而导致战争不同的结局。他还在读《南史·韦睿传》时批注道:“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可见,在毛泽东看来,刘秀和韦睿、周瑜一样,都有大将之风,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刘秀小传】

世祖光武皇帝,名秀,字文成,南阳郡蔡阳县(故址在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子。刘秀出自汉景帝刘启一支,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子舂陵(乡名,在枣阳东)节侯刘买,买生郁林郡(治所布山在今广西桂平)太守刘外,外生钜鹿(今河北屈周)都尉刘回,回生南顿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令刘钦,钦生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九岁时死了父亲,由叔父刘良抚养,身材高大,漂亮的胡须和眉毛,大嘴巴,高鼻梁,额头饱满如日,勤于农耕,而哥哥刘縯刘伯升,好任侠养士,常非薄光武帝从事农业劳动,把他比作高祖的哥哥刘喜。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刘秀和哥哥刘縯发动宗族、宾客,联络附近的地主豪强,怀着“复高祖之业”的志向,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起义军。不久他们与绿林军合纵。刘秀在起义军战胜王莽的军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12年的战争,刘秀削平群雄,完成了统一大业。

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季,正月初八,开始在京城北门外建造皇帝祭所,祭祀地神。东方蛮夷倭奴国国王派使者进贡。二月初五,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