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黄册和鱼鳞册都是朝廷官方地丁账册的叫法,民间地主的账册没有这么叫的,一来不合宜,二来通常地主家里的账册都是手账,大多只是计量一个数据的变动,但有出入便记上一笔,同台账没甚么分别,很少有洪蓝埠俞氏这么正经做成人地两册的。
要知道朝廷最难干的差事就是度支,特别是当一个王朝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二三百年的风雨洗礼,不断地更新户籍变迁、田亩存废,成了一项极度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作。
所以湖溪书院主张的清丈田亩,抛开无数人事的阻力不说,只是真正要将田亩丈量清楚,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
连一个偌大的王朝都难以将这项工作做好,更别说一个区区的洪蓝埠的俞氏地主了。
但这也就是俞氏祖宗的高瞻远瞩之处,早早定下“两册”的规矩,一代代传下来,天下地主之中,俞氏主家的账是最清楚的!
梁叛接到“黄册”,见是一部极厚极长的账簿,每翻开一页,便只记有一户人家的丁口信息,以至于许多页面上还有大面积的空白。
他随便翻开一页,见是这一页上第一个人名是兆字辈,排在“承教东廷、奉公克己”的“承”前面一代,也就是俞东来的曾祖辈。
那人名字后面还注了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从俞氏某一支某村某户分家立业。
往下则是树状图,子孙分支当中有分出去或者断了香火的,便标注一个“某年某月某日分家立业”、“某年某月某日没,本支消籍”。
梁叛越看越感惊讶,这树状图结构清晰、人口增减进出一目了然。
在没有电脑运算的时代,这种做法虽然耗费纸张甚巨,但也不失为一个特别先进而且效率极高的记录手法。
在这部“黄册”之上,洪蓝埠俞氏的所有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整个家庭从开始到结束的来龙去脉,可以十分清晰地反映出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