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绍兴十二年

建国公出第

字体:16+-

赵瑗出宫的这一天是二月初七,这一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顺便说一下。

这件事就是已故大臣李纲的家属奉旨送还犀带。鉴于宋金和议已成,宋王朝以后除去“岁贡”而外,逢年过节少不了还要给金国送礼的。礼品又无非金银器物、珠宝珍玩。北宋的时候,宫中这些东西很多,随手拿几样送出去倒无所谓。但经历了靖康之难和扬州之劫以后,好东西都落入了金人之手,现在要给人家送礼,只能多方搜求了。李纲这个人,在世的时候官家就一直很讨厌;即便他死了,官家也仍然耿耿于怀。前些时,官家突然想到李纲在靖康和建炎年间主持抗金大局时,朝廷对他有过不少赏赐。朝廷对臣子的赏赐档案上都有记载的,官家一查档案,发现那些赏赐中间有三根贵重的犀带。这样的好东西,放在他家里有什么用?就下诏让李纲的家属送回来。当然名义上用的是一个“市”字,也就是买,因为朝廷给了几贯铜钱作为补偿。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此后官家接待金使时,好几次送过犀带一类的礼品,其中想必就有李纲家属奉旨送还的那几根。这种做法,几百年以后又被金人的后辈发扬光大,且总结为两句话: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回头再说赵瑗出宫。关于这件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如是:

壬寅,诏建国公瑗出外第。

总共只有十个字,简略至极,波澜不惊。

但事情本身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平淡。如果一定要说平淡,也只能这样说:正是因为有了此前那些明争暗斗的不平淡,才有了二月初七这一天的平淡。

争斗的中心议题是出宫的礼仪。礼仪无小事,皇家更甚。赵瑗出宫的礼仪表面上看都是一些细节问题,例如以后入宫时在哪儿上马,在哪儿下马,可以不可以骑马进入宫门;参加朝会和典礼时的侍班幕次如何安排,是站在宗室的行列里,还是站在皇子的位置上;扈从銮驾出行时,行马在太尉之前,还是在太尉之后;逢年过节要不要去太庙和景灵宫烧香叩头(请不要小看这点“香火”,取得了这个资格,就意味着成了人家香火的传承者),等等。但隐藏在这些细节背后的,则是承认不承认赵瑗皇子乃至皇储的身份,可见兹体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