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首先,要牢固树立“文稿是为解决问题而写”的观念。起草机关文稿,无论何种文体,无论部署工作、建章立制还是反映情况、建言献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几个问题,为了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舍此,要文稿何用?而我们有些同志正是缺乏这种观念,为写文稿而写文稿,着力“做”出很规范、很“正确”、很漂亮的文章,不管对实际工作有无用处。有些同志虽然意识到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但一旦拿起笔来,又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实际,别人怎么说也跟着怎么说,空话套话连篇,拿不出自己的主见,拿不出管用的措施和办法。于是,不少文稿纯粹成为一种摆设,成为既没人喜欢看也没人喜欢听的空头文章,最终成为废纸篓中物。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实行三个转变。一是观念上要转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无论起草什么文稿,都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文稿,宁可不写;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段落,宁可删掉。二是习惯上要转变。坚决克服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既要看上面是怎么说的,还要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善于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写出实在管用的文字。三是方法上要转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收集素材、汲取营养,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作实践证明:一接触实际就深入、就生动、就新鲜、就豁然开朗。离开实践,写作就失去了源泉。
其次,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篇文稿的写作做起。现在的问题是,在某些机关,起草文稿似乎成了一种机械的、无可奈何的文字游戏,人人都讨厌长文章,但有些人又在那儿写长文章;人人都讨厌说空话套话,但有些人又在那儿说空话套话;人人都讨厌照抄照搬,但有些人又在那儿照抄照搬。一句话,好像大家都被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文章,大家都在随波逐流。如果老是抱着这样一种无奈的心理,都在那儿自作自受、等待观望,那么机关文风何时才能改进?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大家都从自我做起,对每一篇文稿都精心起草,严格要求,确保质量,逐步形成“气候”,方能奏效。当然,还需要实行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综合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领导与秘书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单靠哪一个层次、哪一个部门、哪几个人的努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