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辩论,即双方以一定的道理来说明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和主张,揭露对方的矛盾从而驳倒对方,最终达成共识。这在党政机关领导活动中常常用到,如决策形成过程中的辩论,可以充分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以防止出现决策失误;重大工程建设预研的辩论,可以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从而决定是否立项,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招商引资谈判过程中的辩论,可以减少分歧,增进沟通理解,达成合作共识;外交场合的辩论,可以交流思想,申明主张,消弭隔阂,缔造友好往来。
所谓辩论赛,那就更是带点儿“火药味”了。其核心在于一个“辩”字,光从字形构造来看,中间一个“言”字,两边各一个“辛”字,可见有多么辛苦、多么艰难!它是指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论辩,参辩双方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强”,简直唇枪舌剑,势均力敌,难分高下,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由评委说了算。在一些党政机关、学术团体、大专院校和青年组织中经常会举办这种活动,实际上它等于是一场综合素质竞赛,需要文化功底、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综合起作用,因而对促进年轻人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辩论赛有一定的流程和规则,这里不去细述,只讲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不少论著和报刊文章均有行家高见,一些参赛者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里只讲准备阶段需注意的几个基本事项:
一是审题要准。审题即破题,根据举办方提出的辩题进行认真推敲分析,弄清楚每一个词或词组的含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须知,既然是辩题,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给正方、反方留下了创意的空间。比如这样一个辩题《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它实际上包含了如何看待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问题,可能包含着三个观点: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作为参赛者,就要通过审题认清二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确定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