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Sir Rabindranath Tagore快到中国来了。这样一位有名的客人光临我国,我们当然是欢迎不暇的了。我对客人来表示欢迎之后,却有几句话要向我们自己——特别是我们文学界——讲一讲。
无论怎样成功的艺术家,有他的长处,必有他的短处。泰果尔也逃不出这条公例。所以我们研究他的时候,应该知所取舍。我们要的是明察的鉴赏,不是盲目的崇拜。
哲理本不宜入诗,哲理诗之难于成为上等的文艺正因这个缘故。许多的人都在这上头失败了。泰果尔也曾拿起Ulysses[31]的大弓尝试了一番,他也终于没有弯得过来。国内最流行的《飞鸟》,作者本来就没有把它当诗作;(这一部格言、语录和“寸铁诗”是他游历美国时写下的。Philadelphia Public Ledger的记者只说“从一方面讲这些飞鸟是些微小的散文诗”,因为它们暗示日本诗的短小与轻脆。)我们姑且不必论它。便是那赢得诺贝尔奖的《吉檀迦利》和那同样著名的《采果》,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诗人理智中的一些概念,还不曾通过情感的觉识。这里头确乎没有诗。谁能把这些哲言看懂了,他所得的不过是猜中了灯谜的胜利的欢乐,绝非审美的愉快。这一类的千熬百炼的哲理的金丹正是诗人自己所谓——
Life's harvest mellows into golden wisdom.
然而诗家的主人是情绪,智慧是一位不速之客,无须拒绝,也不必强留。至于喧宾夺主却是万万行不得的!
《吉檀迦利》同《采果》里又有一部分是平凡的祷词。我不怀疑诗人祈祷时候的心境最近于ecstacy,ecstacy是情感的最**,然我不能承认这些是好诗。推其理由,也极浅显。诗人与万有冥交的时候,已先要摆脱现象,忘记肉体之存在,而泯没其自我于虚无之中。这时候,一切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语言,更哪里还有诗呢?诗人在别处已说透了这一层秘密——他说上帝的面前他的心灵vainly strug-gles for a voice。从来赞美诗(hymns)中少有佳作,正因作者要在“入定”期中说话;首先这种态度就不诚实了,讲出的话,怎能感人呢?若择定在准备“入定”之前期或回忆“入定”之后期为诗中之时间,而以现象界为其背景,那便好说话了,因为那样才有说话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