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闻一多作品精选

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

字体:16+-

不久以前,在成都,因孙次舟先生“闯了一个祸”[2],久不听见的文学史问题争论战又热闹过一阵。在昆明不大能见到那边的报纸和刊物,所以很少知道那回事的。但孙先生提出的,确乎是个重要问题,它不但属于文学史,也属于社会发展史的范围,如果不是在战时,我想它定能吸引更广大的,甚而全国性的热烈的注意。然而即使是战时,在适当的角度下,问题还是值得注目的。

孙先生说屈原是个“文学弄臣”,为读者的方便,我现在把他的四项论证,叙述如下。

(一)《史记》不可靠。司马迁作《屈原传》,只凭传说,并没有“史源”,所以那里所载的屈原事迹,都不可靠(论证从略)。

(二)战国末年纯文艺家没有地位。孙先生认为文人起于春秋战国间,那时政论家已经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纯文艺家则没有。这情形到战国末年——屈宋时代,还是一样,就是西汉时也还没有多大改变,所以东方朔、郭舍人、枚皋一流人都“见视如倡”,司马相如虽有点政治才能,仍靠辞赋为进身之阶(一多案:也得仰仗狗监推荐!),甚至连司马迁都叹道“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孙先生又说,经过西汉末扬雄、桓谭、冯衍等的争取,文人的地位,这才渐见提高,到东汉,史书里才出现了《文苑传》。

(三)以宋玉的职业来证屈原的身分。从《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三赋里,孙先生证明了宋玉不过是陪着君王说说笑笑,玩玩耍耍的一个“面目佼好,服饰华丽的小伙子”,态度并且很不庄重。而司马迁明说宋玉是“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的,那么,屈原当日和怀王在一起的生活情形,也便可想而知了。

(四)《离骚》内证。孙先生发现战国时代有崇尚男性姿容和男性的姿态服饰以模拟女性为美的风气,他举墨子《尚贤篇》:“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好美者也”,和荀子《非相篇》:“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妖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等语为证。他说,作为文学弄臣的男性,正属于这类,而屈原即其一例。《离骚》中每以美人自拟,以芳草相比,说“昭质未亏”,说“孰求美而释女”;又好矜夸服饰,这都代表着那一时的风气。《离骚》据孙先生看,当作于怀王入秦以前,是这位文学弄臣,因与同列(靳尚之流)争宠,遭受谗言,使气出走,而年淹日久,又不见召回,以致绝望而自杀时的一封绝命书。他分析其内容,认为那里“充满了富有脂粉气息的美男子的失恋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