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闻一多作品精选

《九歌》的结构

字体:16+-

王夫之首先主张《礼魂》为送神曲,后来王邦采、王闿运、梁启超等皆赞成之。近人郑振铎、孙作云、丁山诸先生又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这一来,十一篇除去首尾二篇,余下九篇,篇目与篇名的数字合了,于是九歌之所以称为《九歌》,他们说是得到了解释。但有人以为这说法太巧,不敢置信,依然倾向九为虚数的解释,那未免太拘泥了。然而这拘泥也许是有点道理的。因为专凭一个数字的吻合来断定《东皇太一》《礼魂》为迎送神曲,这种说法确乎是太重视形式,而且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其实十一篇中的二篇(《东皇太一》《礼魂》)自有其本然的和内在独立性;这独立性并不因中间是否恰恰九篇而动摇。换言之,假如中段是八篇或十篇,那首尾两篇依然应当是迎送神曲。

迎神送神本是祭歌的传统形式,沈约说得最透彻:

宋及东晋,太祝惟送神而不迎神。近议者或云:“庙以居神,恒如在也,不应有迎送之事。”意以为并乖其衷。立庙居灵,四时致享,以申孝思之情。夫神升降无常,何必恒安处所?故《祭义》云:“乐以迎来,哀以送往。”郑注云:“迎来而乐,乐亲之来,送往而哀,哀亲之往,其享否不可知也。”《尚书》曰:“祖考来格。”《诗》云:“神保?归。”注曰:“归于天地也。”此并言神有去来,则有送迎明矣。即周“肆夏”之名,备迎送之乐。古以尸象神,故《仪礼》祝有迎尸送尸。近代虽无尸,岂可阙迎送之礼?又傅玄有迎神送神哥(歌)辞,明江左不迎,非旧典也。(《宋书·乐志一》)

《东皇太一》《礼魂》中迎送的口气,原文已表现得相当显著。再看两汉以来继承《九歌》系统的祭歌,便更明白。汉《郊祀歌》是仿《九歌》而作的,《练时日》与《赤蛟》相当于《东皇太一》与《礼魂》,其间迎送的口气至少是依然保存着,假如没有加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