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事关大地和心灵的文学

第三节 “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文学

字体: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因为其强烈的政治色彩,曾经历过“翻烙饼”式的评价:自1949年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左翼文学被认为是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派性文学,因而被给予重点述评和崇高的文学史地位;从八十年代中期后,在“纯文学”观念的冲击下,左翼文学因为与政治的紧密联系,被认为缺乏“文学性”而受到根本的质疑,左翼文学也因此出现过被冷落、被取消的危险[95]。究竟如何评价政治立场鲜明的左翼文学、如何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是尚待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课题。下文意在立足于新的理论视野上,重新观照这一问题。

当代学者刘瑜在一个题为《作为生活经验的政治》的演进中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政治“作为一种高层的精英活动来看待,比如说:政治是什么呢?就是党中央要开什么会了,领导又接见谁了,中央又发什么指示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记得小时候老师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一般第一段总是会写你的政治思想状况,老师们特别爱写某某同学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阅读《人民日报》、观看《新闻联播》等这样的评语,凡是这种视角它都是把政治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东西”。刘瑜认为这反映了中国人普遍对政治的认识,认为政治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政府、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布设的重大事件、采取的重大行动。这种认识显然不对,在她看来,“政治本身,它是一个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东西”,“没有必要把它看成一个很高层的东西,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东西,它的主角不仅仅是政治家,它的主角更是我们自己”。[96]刘瑜上述对政治的理解提醒我们,政治并非高居庙堂的东西,它包含更多内容。政治不仅是君主和大臣管理、统治国家的活动,也不仅是政府、政党、集团在国家事务方面采取的措施,它也包含公民在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维护自身利益的活动。政治的权力主体不仅是政党要人、集团领袖,每一个老百姓都有权参与各种公共事务的协调和管理,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是权威与服从、统治与被统治、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这提醒我们应该从政治的基本精神和原点上去理解,并力图回复、回归到政治的原初意义。就像哈维尔所说,“必须达到政治的原点——有个性的个人,必须唤醒个人的良知”。而一旦回归到政治原点,就会明白,政治的初衷和基点并不在为高高在上的政治威权服务,政治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维护官府的权威,服务于政治威权的统治。哈维尔还说过,“政治是求得有意义的生活的一种途径,是保护人服务人的一种途径”[97]这再明白不过地说明,政治的目的是达致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而非以统治者、统治阶层或政治威权的统治为本。“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能最有力地传达出政治的基本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