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与两位朋友约好在那里喝茶,所以只在耦园匆匆转了一圈,就上“双照楼”。茶室在“双照楼”上。印象略记如下:大门是竹篾的,这很少见,手摸上面,舒服之极。竹篾的园门既醒目又不夸张,仿佛个性强烈的人还有安详的内心。耦园的结构像个“小”字,住宅部分居中,东花园与西花园仿佛竖钩边的左右两点。园林中的住宅都是差不多的,它有一定的营造法式。而花园大有变化,因为要因借体宜(计成语: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随基势高下而互相借资,“借”者虽园别内外而得景无拘,如此才巧而得体,精而合宜)。“山水间”:耦园第一佳丽,穿戴华丽,举止大方,口吐莲花,她往那里一站,即使垃圾箱也成风景。耦园少一些其他建筑都可以,如果没有“山水间”,就等于没有耦园。隔着“山水间”朝北看,不是看画,直如身在画中。从“山水间”望出去,那座石桥尽管大手大脚,也觉得细气。对“山水间”的整体感觉是通透。不料她越通透,东花园的其他部分就越闭塞,就像她太美了,把人羞杀,也终被妒杀。所以“山水间”给我的最后感觉红颜薄命。而“吾爱亭”:我不知道要爱什么?但窗框设计极有匠心,硬是把外面实实足足的风景裁成一长方块一长方块的,也就生出些空灵。比如韩愈的文章也太实实足足,给它多分分段落,或许也会松动。网师园是以虚见实,耦园是以实证虚。看了“山水间”和“吾爱亭”,我想到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如此。“望月亭”:我抬抬头,这里能看到什么月亮!朋友说是看水月的。亭前果然一汪池水。我忽然觉得我的思维还是惯常,说到望月,马上抬头,而想不到望月也是能够低头的。我对这位朋友佩服了,沉静的人才配看水中的月亮。“还砚斋”:过去的园主沈秉成书房,他的祖父有一块砚台,后来不知道怎么丢了,后来又不知道怎么被沈秉成得到,所以名“还砚”。现在又不知道怎么丢了,但既然名“还砚”,那就“还砚”。这真有点像园林历史,建毁毁建,毁建建毁。“城曲草堂”:好像有些破败,但破败得缺乏诗意,大概是周围卖旅游小商品柜台拥挤的缘故。园林中应该禁止买卖,再这样发展,退思园与耦园都会像周庄——现在的周庄好像是一个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商品市场。“藤花舫”:外面的一株紫藤看上去年幼,却已学会搔首弄姿。紫藤的盘绕扭曲以古为上,如果盘绕扭曲得不古,就怪。古怪古怪,如果不能古,怪就怪得蹊跷。“织帘老屋”:“织帘老屋”里挂着一幅《织帘图》,画得还算可以,但在织帘老屋里挂《织帘图》,明白是让人明白,余味却没有余味,苏州园林里的书画陈列常常有“看图说话”般的幼稚,或许服务对象已经不同的缘故吧。我想沈秉成是决不会在织帘老屋里挂《织帘图》,就像在自家卫生间决不会写上“小便请走上一步”的字样。耦园里的房子真多,慢慢我觉出它的好处,或者说它与其他园林不同之处,就是耦园因为房子多的缘故。这里有种要过世俗生活的热情——世俗生活通常总是在房子里进行的,由此也看出沈秉成严永华夫妇的恩爱。所以喝茶说到底是世俗生活,而非神仙日子,神仙餐风饮露,喝什么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