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上初中之后,儿子的成绩有些下降,老师多次和我说他上课总是发呆,不爱动,也不爱写作业。碰到提问他问题,他也好像不知神游到哪里去了,叫半天才有反应。这样子发呆是毛病吗?该怎么帮孩子调整呢?请老师给分析指导下。
A: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发呆,也都有发呆的时候。
心理学研究证明,发呆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属于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偶尔发呆无伤大雅,还能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对大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休息。
这里我们说的发呆多针对成年人,成年人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把发呆当做一种休息和调节。但对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经常发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不但会影响孩子学习,还可能造成其他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
好动、坐不住、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或想入非非、老是走神、粗心、马虎、做事没效率、差错多;爱拖沓、爱发呆、磨蹭、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就表明孩子开始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要赶紧找原因帮孩子解决了。
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由几种原因导致。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发展也还不太平衡,因此自制能力比较差,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属于生理原因。孩子存在轻微的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或者孩子有听觉或视觉障碍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充耳不闻、视若无睹,这个就是病理原因了。
这两个原因之外,环境因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目不暇接,很多孩子都喜欢吃各种糖果,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或者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这些东西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到孩子的情绪,从而影响上课听讲的专心度。当然,如果孩子长期处在嘈杂、喧闹的地方,注意力也会不自觉地被分散,久而久之形成爱发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