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潮

十八 甲午故地

字体:16+-

戚家国讲到刘公岛上的望海楼毁于战火,叹一口气说:“威海卫之近代历史,资料记载较多,但凡重大事件,几乎皆与倭寇海盗有关。明朝统治者迫于东部海疆屡受倭寇侵扰之故,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 年)设立威海卫,至清光绪二十年(公元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威海曾三次遭到倭寇侵扰,其中两次与刘公岛有关。”

明永乐四年,倭寇船队公然进犯威海卫,侵占刘公岛,并采取声东击西之手段,扬言进攻百尺崖所,牵制守军,乘机在威海东海岸登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清乾隆本《威海卫志》载,其时卫城外的居民被害得“几无噍类”,即几乎没有活人!由此可见倭寇之歹毒。践踏了城外居民的倭寇兽性大发,继而又攻打卫城。时任指挥佥事扈宁,率领世职及春戍、秋戍两班京操军和守城军进行抵御,全城民众同仇敌忾,给守城官兵以大力援助。由于广大军民同心协力,猖狂至极的倭寇连续攻打三个昼夜,卫城安然无恙。后来都督徐国公闻讯率军赶到,里外夹击,致倭寇败逃。

倭寇三番两次侵凌威海卫及刘公岛,却屡屡未能得手。直到清光绪二十年,日寇抓住清政府腐败无能之机,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国一败涂地,威海卫、刘公岛落入魔掌。

“1930 年威海卫被民国政府依章收回,可如今又被日本人占领,唉,真是世事如棋。”戚家国说着话,小船也将到刘公岛岸边。刘巍问:“戚公子,我们私泊还是公泊?”戚家国说:“公泊吧。眼下形势趋紧,私泊上岛,倘若被巡查查到,反添了麻烦。”刘巍说:“你不是跟官茅厕和邵打爹熟吗?他们管巡查,查到又何妨?”戚家国一笑:“能少添乱则少添乱。”刘巍回道:“好嘞,我在石码头东边候着各位。”刘公岛有两座官建码头,铁码头在西,是北洋海军的军用码头,用于停泊战舰和装卸煤炭等军用物资;石码头在东,用于普通船只停泊及货物装卸人员上下。除这两座码头,还有早年渔民自建的渔船停泊地,设施简陋,且受潮汐影响,退大潮时船只难以靠岸,故石码头成为船只出入岛的适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