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潮

三十四 剿灭大刀会

字体:16+-

自大水泊北行不远,即驾山窑村,村在驾山南缓坡偏下位置,从驾山流下来的水,在村中形成一条常年涓涓不竭的小河,养育了一代代沿河百姓。驾山窑大多黄姓,乃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棘林,又于明永乐年间奉旨迁到即墨,明中期由即墨九里夼迁入文登驾山南坡驾山寺前。因村坐落于河东岸,古称河东。清初期,村中建窑烧陶,以地近驾山故名驾山窑。过驾山窑村,来到驾山脚下,但见山上松柏翠绿,景色俊美。据传秦始皇东巡于文登设台召文后,起驾向东去往成山头的途中驻跸此山,故称其为“驾山”。驾山方圆千顷,远看威武壮观,雄伟挺拔,貌似一座山,其实乃众峰合之。其主峰老崮顶,高百丈,很少有人登临,这从上山的道路便能看出,根本没有像样的路。东北坡的天福山有条极难行的小道,沟壑纵横,老树参天,山陡路险,常人难以上去。山南坡相对缓而长,却是到达主峰老崮顶最便捷的路线。

一行人沿山间小径亦步亦趋,时急时缓,来到驾山寺。驾山寺古名“清凉寺”,有元统三年重修记及明万历十七年重修碑记。元碑记曰:“文登县治之东三十里,驾山之阳,旧有古刹,额曰清凉寺,左视浔峰,南瞰铁槎顶,北连正棋山,枕天门涧,右耸峰山,松杉郁茂,溪壑幽深,土腴泉甘,龙盘虎踞,岚光翠气,峙映沧溟,紫霭白云,旋腾霄汉。披松风而揽月鉴,登岩石而窥禅林。”与其他寺院不同,驾山寺不是建在山顶或大山之中,而是建在山前较为平坦处,且规模不大。此时寺里似乎住了不少人,但看身着衣裤可知并非出家者,想必是刀匪。有人朝这边看看,见是自己人,并未在意。

过了驾山寺,即要登驾山。寺的北面是天门涧,乃驾山南天门。天门涧两旁向前蔓延两座大山,宛若常年敞开的两扇大门。西面那座山从正面无法上去,东面那座山山势稍缓相对好走,但路太远。中间的天门涧峭壁直立,攀爬困难,一行人却选了这条登山之路。涧乃两山间之峡谷,天门即峡谷尽头的石壁。沿涧谷走到头,便是几乎垂直的绝壁,向上看冷石森然,巉岩嶙峋,两边山峰遮天蔽日,阴森可怖。路虽陡,仔细辨认还可看出登山人踏出的“之”字形痕迹。刀匪两人在前,六人在后,中间是小耗子和杨子千,艰难攀登。小耗子在前攀爬着,不时有碎石滚落,杨子千紧随其后,时不时托他一把。小路有时被高大的灌木覆盖,需从灌木底下钻过。手足并用爬了一袋烟工夫,他们爬上山顶,但见其上遍布着奇石怪松,有些高大松树被风吹倒,横七竖八歪倒在地,枝干已枯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