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潮

后记

字体:16+-

创作这部小说始自一次偶然。我在刘公岛管委做宣传工作时,得到一条线索,刘公岛的伪海军起义部队竟然和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有关联,于是专程赶到杨子荣的老家牟平,在县政协等单位查找与杨子荣相关的资料。一大包资料复印件带回来,其中最令我惊喜的,是《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先生手写的一份证明材料,提到杨子荣除了从小闯关东,挖过煤、拉过纤,干过苦活累活,还在荣成石岛港和威海卫几个港口干过装卸工,由于他刚直不阿抱打不平的性格,没少跟渔霸地痞争斗;而在威海卫期间,正是日寇入侵、黑恶横行的年代,在与日伪军的周旋中,得到了威海卫早期共产党人的帮助,开始有组织地与日伪顽匪作斗争。曲波当年一直是杨子荣所在部队的领导,从杨子荣参军时就熟识,两人是胶东老乡,杨子荣参军后表现又那么突出,故而他对杨子荣自然是非常了解。翻看着大量有关杨子荣的资料尤其是作家曲波的证明材料,十分生动感人,心里萌生出要创作一部小说的念头。其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开始注意收集挖掘与杨子荣相关或可能相关的史料和故事线索,为创作做准备。

后来我到了威海市文联工作,又因工作需要从威海市文联调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开发区这片土地正是当年抗战的热土,威海早期的党组织诞生并战斗在这里,大量的抗战英雄人物生于斯逝于斯。杨子荣的历史所指及传说故事也主要在这个区域。我的工作仍然是在文化宣传领域,寻找挖掘史料和故事更加便捷,我曾组织一支十人的团队,对全区三镇三办 150 多个村居进行“拉网梳篦”式文化挖掘收集,得到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100 余万字,为开发区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同时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