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敌人
对于俄罗斯的作家,孙犁先生喜欢普希金和契诃夫,不大喜欢蒲宁。喜欢普希金,是普希金作品的诗性,这与孙犁先生的早期小说很吻合;喜欢契诃夫,是契诃夫风格的朴素,这与孙犁先生的晚年作品,尤其是散文相合拍。
在我的猜想中,晚年的孙犁先生喜爱契诃夫会更多一些。早在1954年,孙犁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契诃夫作品的主要特点,就是朴素和真实。”在朴素和真实这两点,他更侧重于朴素,他说:“朴素,对于我当前的写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能够做到如契诃夫的作品一样的朴素,孙犁先生指出需要面对这样三大敌人:“不三不四的‘性格’刻画,铺张浪费的‘心理’描写,擦油抹粉的‘风景’场面。”
从他严肃指出并称之为“这样三大敌人”,可以看出他对于当时文学现状及自身文学创作的清醒与警醒。看那时他创作的小说,特别是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便能够清晰地看出朴素风格的彰显与作用,和孙犁先生以《荷花淀》为代表的早期小说不尽相同。在这时候提出朴素和朴素的敌人,可以明晰孙犁先生创作的心迹与轨迹中对于朴素的警醒和追求的自觉。
孙犁先生所提出的朴素的三大敌人:性格、心理和风景偏颇谬误的描写,都还只是局限于创作本身,指向写作的具体方面。在经历了社会沧桑变化和人生的况味冷暖,尤其是经历了“文革”的剧烈动**和新时期伊始的乱花迷眼,孙犁先生对于朴素关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在1982年出版的散文集《尺泽集》里,有孙犁先生明确的发言。在这本书中,有写于1981年的《小说杂谈》,这是一组十七则短论组成的文章,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孙犁先生针对文学创作现实写作的重要文献。在这里,孙犁先生结合阅读与写作的贴身现状,对于朴素的敌人,显然有了同20世纪50年代不同的认识和解析。我读后,这样总结如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