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段晦暗不明的历史,才是龙泉青涩的童年呢?
公元420年是“永初元年”,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生机盎然地开始了。龙泉查田下保村,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家为刚刚死去的亲人埋下了包括“鸡首壶”“鸡冠壶”“莲瓣碗”等8件青瓷在内的墓葬品。或许他们不知道,自己亲手埋下的,其实是龙泉青瓷青涩的童年时代。这是春天里的童话,青瓷在彼时的龙泉制作粗糙、产品单一,多为灰胎青黄釉。
但是万物生长。青瓷这门艺术也在时光的打磨下开始有了自己的光芒。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现淡淡的灰白色。经过五代到北宋早期,最高统治者的眼光被龙泉的窑火所吸引。他们想看一看,经过了那么多年的等待之后,关于青瓷,龙泉会带给世人怎样的惊喜。于是,上等的青瓷开始了朝贡之路。从江湖到宫廷,龙泉青瓷以她的纯粹和孜孜以求为自己赢得了皇宫里的一席之地。
真正的惊艳是在南宋时期。地缘政治在美学和哲学之外,以一种不由分说的方式催生了龙泉青瓷的盛放。帝都的南迁、临安的繁荣,使得龙泉青瓷的外部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好。一方面北方名窑(汝窑、定窑)因为战争的原因变得繁华不再。帝都都南迁了,曾经的瓷器还能够安放宫中吗?另一方面,越窑、婺窑、瓯窑也因为各种原因走向没落,这使得龙泉青瓷一枝独秀。窑场遍布龙泉,多达260多处,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在龙泉建立了。“哥窑”与“弟窑”争奇斗艳。特别是哥窑为宫廷烧制专用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或者说秘史。
龙泉青瓷至此被政治或者说世俗的权力紧密裹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艺术的荣光,但也可以说是她的悲凉。青涩的童年早已经走远,政治变迁打造了龙泉青瓷的独特魅力,也影响了她的审美。龙泉青瓷之青不仅是自然之色,也是皇家之色。她的青天之色,神秘、圣洁而高贵,但无形中却倡导了“敬天爱神”的理念。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瓷》夸赞青瓷釉色之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这釉色之美,在南宋皇权背景下,似乎也蒙上了沧桑感。“梅子青”“粉青”“灰青”“豆青”,窑焰浓淡之间,龙泉青瓷长袖善舞地呈现了冷暖之变幻,就像风霜女子,就像四季时空下的山川、湖水,美艳动人却又伤感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