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这封信,主要是向哥哥通报军情和商酌军务布置的。写此信的六月间,李鸿章驻地由河南归德移至山东济宁。此际,他听取将领刘铭传、潘鼎新等人的建议,正实施“倒守运防,进扼胶(州)莱(阳),蹙之海隅,制贼奔窜”之策,这是针对捻军特点有的放矢的作战谋划。他认为欲灭捻军“惟有兜剿之一法”。所谓“兜剿”,就是扼制其流动,将其围圈在一定的地域,伺机聚歼。其实,这也不是李鸿章的首创,自曾国藩挂帅时,原则上也与此仿同,只是战线较长,难以严密,加上对麾下淮军的指挥效能受限,未能成功而已。李鸿章这时是想结合河防,将捻军蹙于山东登、莱一带。为此,自然首先是对直辖部队作有相应布置,像涉及潘鼎新(字琴轩)、刘铭传(字省三)、董凤高等部。此外,还多方商请调援。
譬如,信文中言及,“沅翁亦有复函,允派刘、谭万二千人出境守黄堤”。“沅翁”,是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字沅甫),时任湖北巡抚。所说其复函,业已查见,其中有言:“前次尊函嘱弟拨军出境,早与筱帅(按:指李瀚章,其字筱泉)商酌,拟候大咨到后,即遣谭仁芳、刘维桢统带万二千人,前往助守。”可知,李鸿章信中所说“刘、谭”,即刘维桢、谭仁芳二将。除此之外,还商请山东巡抚丁宝桢(字稚璜)的军队就近协防。不过,对山东方面能否真心协防又表示怀疑,从信文中“东军紧追,名为扼剿,意仍驱回西路”之语,便可见知。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山东就是有点“本位主义”了,不想把战场完全集中在自己的地盘上。这也有非山东本地大员的呼应,按信中所说,像漕运总督张之万(字子青)就是。
尽管清方阵线中并非能协调一致,甚至不免有公开非议、攻讦李鸿章的声音,但其决心还是坚定的,信文中“凡办大事,只论是非,不能顾毁誉利害,弟与诸将可力持之”的话语,不但是自己表决心,自也是给哥哥打气,让他在后方配合好自己。像粮饷,就是很关键的事情,李鸿章以“甚好”夸赞哥哥“为谭、刘筹定一月行粮”的做法,进而对筹饷、运饷之事提出更精细的拟议。粮饷环节上的保障,的确是缺失不得的。不过,无论李鸿章怎样筹划、布置,事实将很快证明,对于这一轮次的军务结果来说,远未达到预期,七月中下旬之际,捻军就成功冲破了李鸿章精心经营的胶莱之防,暂时又获得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