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寻河源为目的的实地考察,是两个少数民族皇帝下令进行的。
一个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十月己丑,即公元1280年11月4日,他命令都实带着人去探寻黄河之源,务必查出个究竟。考察队经过几个月的跋涉,到达河源,绘有图件,回报朝廷,但这正式的考察报告,始终未见披露,而是一位汉族学者潘昂霄从都实的弟弟那里听到一些情况,写成《河源志》一书,把这次考察的成果透露了出来。书中说河源是一片沼泽地,有泉水涌出聚成百余处水坑,映着阳光,从高山上望去,犹如星斗闪烁。这明显是把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了。
忽必烈派人去考察黄河源头,是在宋朝的抵抗力量最终消失以后;前一年,宋朝大臣陆秀夫背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跳海自杀了,宋亡。这位富有开拓精神的少数民族皇帝,大概是想在天下坐稳以后要做出点前无古人的事。他想找到河源,在那里建设一座城池,开辟水运,发展贸易,这在后来虽未成为事实,但对河源的探寻,终究是一次不为旧籍传闻所束缚、脚踏实地、颇有意义的破天荒的行动。再一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四月癸酉,即1704年5月7日,他命侍卫拉锡等视察河源,但他们也只到了星宿海,虽已发现星宿海的水还有三条河作为上源,但并未追到源头,直至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这才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察和绘制出来。
康熙为什么派人去专门视察河源,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从同一年他封淮河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这一讨好河神的行为来推测,他已无忽必烈那种气魄,而与当时黄河水患已成清政府难以对付的一件大事有关。果然,到乾隆皇帝时,这个目的就很明确了,乾隆四十七年即公元1782年,皇帝竟派人到河源去祭祀河神了,这年黄河决了口子。大概是对待神灵总得认真一些,这回真的到达了河源,绘地图、写报告,总算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