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斋未见河东君之前,经过朱子暇、汪然明、姚叔祥及惠香诸人先后之介绍,机缘成熟,于是崇祯十三年庚辰十有一月,杜兰香、萼绿华之河东君,遂翩然来降于张硕、羊权之牧斋家矣。今读《东山酬和集》,其惊才绝艳,匪独前此类似之作品,如干令升、曹辅佐、陶通明及施肩吾诸人所结集者,不能企及,即茫茫禹迹,后有千秋,亦未必能重睹者也。兹取《东山酬和集》与牧斋《初学集》及钱遵王此集诗《笺注》,并《列朝诗集》所选程孟阳、沈景倩诗等参校。以遵王不注河东君之作,故本文主旨在专释证河东君之诗。至牧斋之作,则非与解释河东君之作品及其情事有特别关系者,多从删略。其余牧斋之诗通常典故,以遵王之《注》征引颇备,故亦不赘述焉。
《东山酬和集》首载沈璜序及孙永祚《东山酬和赋》。沈璜本末见《列朝诗集》丁一三下小传。同治修《苏州府志》八七《沈璜传》即取材于《列朝诗集》,无所增补。孙永祚本末见同治修《苏州府志》一百及光绪修《常昭合志稿》三十本传。沈《序》末题“崇祯十五年二月望日”,孙《赋》末题“岁在壬午孟陬之月”,似此集诸诗,有刻成于崇祯十五年二月之可能。但检牧斋《初学集》二十《东山诗集三》(原注:“起辛巳六月尽十五年壬午。”)载《仲春十日自和合欢诗四首》。此四首诗《东山酬和集》并未收入。据沈氏《序》云“壬午元夕,通讯虞山,酬和之诗,已成集矣”,可知此集诸诗在崇祯十五年元夕以前实已编定。牧斋自和之《合欢诗》,既在崇祯十五年元夕以后,自无从收入此集。孙《赋》题作壬午孟陬之月,则其作成之时间当与酬和诸诗编定之月日相距不甚久。因孙氏为常熟人,与牧斋同居一地,往来近便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