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柳如是别传

第三期03

字体:16+-

《小腆纪年》一三“顺治三年十一月丁巳明郑芝龙降于我大清”条略云:

王师进逼安平镇,芝龙军容烜赫,炮声震天地。〔将降于贝勒〕,其子成功谏曰:“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险设伏,收人心以固其本。兴贩各港,以足其饷。选将练兵,号召不难矣。”芝龙拂袖起。成功出告〔其叔〕鸿逵,逵壮之,入语芝龙曰:“兄尚带甲数十万,舳舻塞海,粮饷充足。辅其君以号召天下,豪杰自当响应,何委身于人?”

据上引史料观之,郑氏父子之兴起,非仅由武力,而经济方面,即当时中国与外洋通商贸易之关系有以致之。明南都倾覆,延平一系犹能继续朱氏之残余,几达四十年之久,绝非偶然。自飞黄、大木父子之后,闽海东南之地,至今三百余年,虽累经人事之迁易,然实以一隅系全国之轻重。治史之君子,溯源追始,究世变之所由,不可不于此点注意及之也。兹不避枝蔓之嫌,稍详论述之,以俟通人之教正。

至石斋《致张鲵渊书》所谓“黎总戎延庆者”,当是芝龙部下之将领。张鲵渊者,当日福建巡抚张肯堂之号(见黄宗羲《思旧录》“张肯堂”条)。其事迹详见《明史》二七六《张肯堂传》。唯《明史》传书字不书号。今同治修《福建通志》一二九《张肯堂传》载其字鲵渊,实则鲵渊乃其号,非其字也。熊明遇,《明史》本传及《明诗综》五九《熊氏小传》皆言其字子良。光绪修《江西通志》一三八及《小腆纪传》五七《遗臣二熊氏传》。则谓其字良孺,微有不同。但《陈忠裕全集》一八《白云草·赠熊坛石大司马(五言排律)》附考证,引《明史》熊明遇本传以实之。又谈迁《北游录·纪闻类(上)》“熊明遇”条云:“进贤故大司马熊坛石隐山中。”故知石斋所谓“坛老”,即明遇。《明史》诸传例仅书字而不书号,实则名与字尚有相互关系,可以推寻。至于别号,则与其名之关系颇难揣测。如此节中所论黄、李、张、熊诸人,苟仅就《明史》证之,殊不能得其联系。此亦读史者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