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春宽梦窄

西双版纳访书

字体:16+-

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四马路中段,苏州的玄妙观、护龙街,杭州的留下,南京的状元境,都是旧时学人访书的理想去处。半日徜徉,归来满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的兴犹未尽,还发而为诗,畅叙访书之乐:

老去看书眼未花,断编残简是生涯。

城南片席琉璃厂,饱向东京阅梦华。

记得还看过一首闺秀的买书诗:

厂桥游趁上春初,囊有余钱尽买书。

归压轻舟应胜石,伴郎披读快何如!

同样写得雅趣盎然,颇饶韵致。

几十年来,我也是每到一处都要去书肆访书,把它当作平生一乐,确像古人所云“洛阳纸贵何暇计”“每阅书摊不忆乡”。

这次在西双版纳,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访求的书不是那些宋椠元刻,也不是什么殿版坊本,而是历经沧桑、闻名于世的“贝叶经”。

一般访书,往往是漫游坊肆、“信马由缰”,因为许多奇书、珍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我这次寻访贝叶经,则是事先就定了明确目标。我知道贝叶经,始于读《聊斋志异林四娘》,那里面有“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的诗句。后来翻检《全唐诗》,读到骆宾王、柳宗元、皮日休等许多人吟咏贝叶经的诗句,才晓得早在一千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国诗人的笔下了。

原来,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传播的繁盛期。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佛学的熏染,形成了习禅风气。写诗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发扬“禅意”,参悟“禅机”,而禅师们也经常喜欢借诗谈禅。中唐时期,虽然文人中有一派倡导儒学复古,力主排佛,但是,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并没有就此衰歇下去。

李商隐写过一首《题僧壁》的七律,全诗堆砌佛典和佛经的词汇,“禅偈气”很重,就艺术价值来看,并没有太多可取之处;但结末两句还是有些味道的:“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大意是:如果笃信贝叶经上的经语,那么,也就可以勘破世情、彻悟三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