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完成了第一步的内部调整之后,傅怀瑾开始恢复与贵圈的互动,争取更多的支持。
应酬和出差变得频繁。
电影也到了最后的制作阶段,沈知言没经验,但她脑海里有画面,最了解故事要表达的内核。
所以那段时间她也频频跑制片公司。
但无论彼此多忙,相隔多远,傅怀瑾的电话和信息从不缺席,时时有关心,事事有回应。
业余时间也全部给了老婆孩子。
他不再提领证的事,只是默默给足沈知言安全感。
电影迎来首映礼的时候,傅氏旗下首个兴农文旅项目推向市场,同步发行沈知言的作品全集。
这是傅氏集团停牌风波过后,第一次高调的商业举措。
并以半公益的性质亮相。
很快,中国慈善基金会联系傅氏公关部,邀约携手推进“关爱儿童”的公益项目。
被负面新闻压垮的傅氏集团,沉寂一年之后,终于以一个正面的形象重回大众视野。
资本市场很快做出反应。
李行长第一个给傅怀瑾打电话。
同时,随着电影引起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权威官媒抛出橄榄枝,想对沈知言做一个直播采访。
刚好傅怀瑾应邀,准备前往京都。
“如果你不想去也没关系。”
沈知言却一反常态。
“这个访谈我要去。”
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那个群体,以此呼吁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更多的帮助。
通过官媒出声。
这样的机会,沈知言怎会放弃。
同时,她不止代表自己,也代表傅氏集团。
沈知言灵秀的双眼闪着光芒。
“一箭双雕的事,我一定要去的。”
傅怀瑾有点不放心。
“到时候我陪你。”
“不用,你该忙什么去忙什么。”
“第一次接受这么严肃的访谈,会紧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