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二、辩证法与人的“主体性存在”02

字体:16+-

很显然,由于精神辩证法深层所遵循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理论逻辑,它对人的存在的把握也必然与知性形而上学一样,陷入对人的抽象化。这一点,现当代哲学从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批判,马克思是哲学史上最早对此进行自觉批判的哲学家。

马克思明确地指出:黑格尔犯有双重错误。第一个错误在于他把抽象的“哲学思维”确立为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尺度,预先用抽象思维的尺度裁割了感性现实及其历史,导致了抽象精神与人的现实生命和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颠倒,使“现实的历史”蒸馏成“抽象思维的历史”,“这些对象从中异化出来的并以现实性自居而与之对立的,恰恰是抽象的思维。哲学家——他本身是异化的人的抽象形象——把自己变成异化的世界的尺度。因此,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37]。抽象的思维本来应该奠基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和感性活动之上,是属于“第二性”的存在,但在黑格尔这里,这种抽象思维却被用来衡量和规定具体的现实生活、感性活动和现实历史而被“升值”为“第一性”的。与此内在相关,他的第二个错误在于,由于他把现实的历史理解为抽象思维的异化,因此,他对“人的本质力量”、对感性现实重新加以占有和恢复时,也同样只能采用抽象的方式,“对于人的已成为对象而且是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首先不过是那种在意识中、在纯思维中即在抽象中发生的占有,是对这些作为思想和思想运动的对象的占有”[38]。

马克思把这两个方面的错误称之为“汇集了思辨的一切幻想,……意识——作为知识的知识——作为思维的思维——直接地冒充为它自身的他物,冒充为感性、现实、生命”;[39]另一方面,它“仍然重新通过这个外化的形态确证精神世界,把这个世界冒充为自己的真正的存在,恢复这个世界,假称在自己的异在本身中就是在自身”[40],使得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精神遭到了传统形而上学理论范式的严重束缚而沦为“非批判的实证主义”的牺牲品,“黑格尔的虚假的实证主义或他那只是虚有其表的批判主义的根源就在于此”[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