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年变局

01 百年之际回望“一战”

字体:16+-

2019年是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提出五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同时,2019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形式纪念。然而,在种种政治姿态或外交博弈的背后,学者们更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人类真的从这场战争中汲取足够教训了吗?同样的错误人类真的不会再犯吗?当今人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这场一百年前的空前悲剧进行再反思时,能否得出新的启发和出路?

一、百年前人类对“一战”的反思、处理及其战略后果

1918年11月11日,在阴霾的天空下,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垂头丧气的德意志帝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签署停战协定,正式宣告德国投降。停火协议于六小时后生效。而在此前的四年零三个月中,这场原本起于欧洲的战争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来自三十多个参战国的15亿人被卷入战争;战死军人达900万,2000多万人受伤;战争期间平民伤亡达1000万人。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的签订,宣告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的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根据该协定,德国必须在15天内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从法国手里强占的阿尔萨斯-洛林和莱茵河左岸地区全部撤军;同时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德国也须从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及非洲撤军。作为战败国,德国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25000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5000台火车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

从这一刻起,欧洲、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都开始了长长的反思:这场战争究竟是怎样以及为什么爆发的?这样的悲剧人类又应当如何避免?

作为对“一战”爆发原因最权威的总结,以及这种权威总结最直接的制度性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在建立之时曾被人们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从此一劳永逸地“终结战争”,为欧洲、为世界带来持久甚或康德式的“永久和平”。然而,正如此后爱德华·卡尔在其名著《20年危机(1919—1939)》中所尖锐批评的那样,被寄望于缔造持久和平的战后安排不仅未能延续现状,反而在欧亚大陆的两端浇灌出民族复仇主义与军事冒险主义的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