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导言

字体:16+-

新世纪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社会生产、交往模式普遍达至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经历着由外延向内涵的转型,社会体制和管理模式普遍确立了和谐为本的整体性理念。在社会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意识,特别是对于人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相对于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凸显为鲜明的时代主题,人自身素质提高的意义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相对于技术特长和专业优势,和谐的人格日益凸显为新型的人才观念,人的道德品格、心理状况和情感特质等人文修养得到了空前的关注;相对于灌输式、权威性话语方式,民主商谈、平等对话日益成为主流话语模式,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人本身等教育管理理念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概言之,进入新世纪新时期,社会生活技术手段的变化、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从而决定了社会自我意识和个体自我意识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个体发展观念的变化和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从而使新世纪新时期的教育事业遭逢许多新的教育话题,并且使其中的某些话题,日益凸显为当前教育事业的时代主题。深刻反思新时期的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对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发展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则是我们把握新世纪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题,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

当然,各个学科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学科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所占有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如此。限于篇幅的局限,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展开讨论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关系,而是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论述的主题,集中探析这一主题在新世纪新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所遭逢的问题以及所应确立的新的教育理念和策略。就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来讲,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着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袁贵仁同志所指出的:“尽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仍然起着主导作用。高校的各门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的分工,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重要内容和途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1]陈希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搞好了,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的教育就顺利得多;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了问题,靠其他途径的教育来弥补就很困难,甚至会扰乱其他途径的教育活动。”[2]由此足见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