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导论 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的伪同一性问题

字体:16+-

多年以前,我曾经在《哲学动态》上发表文章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伪同一性”的问题。[1]当时,我主要是从卢卡奇思想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入手,说明了同一个卢卡奇在不同时期写下的异质性文本,以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的伪同一性。然而,这个观点到现在都仍然没有被学界所普遍关注。最近,我在关于海德格尔哲学的研究中更深地体会到了这一见解的重要性。[2]在此,再谈一些想法与学界共思。

我想先从自己2001年出版的那本关于阿多诺哲学研究的论著[3]说起。在对阿多诺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我发现阿多诺在其晚期的哲学思想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一种与他早期哲学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思想风格。自从20世纪40年代他与霍克海默写下《启蒙辩证法》一书以后,阿多诺的思想就开始发生一种重要的异质性改变,即彻底否定总体性逻辑,反对同一性的理性暴力。在文本写作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直接看到这种变化。实际上,他是在尼采、海德格尔之后,非常自觉地拒斥从希腊开始的理性主义的思考话语,拒斥逻各斯中心主义,拒斥思考过程按照一个完整的、按部就班地从第一个环节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的逻辑流转。因此,阿多诺在写《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著作时,已经不是在写作文本,而是在用构境论的方式建构文本。

这听起来似乎很难懂,我具体解释一下。按照我的推测,《否定的辩证法》一书应该有两稿:阿多诺的第一稿,实际上是与我们通常的学术论文一样有头有尾,每一部分有章节,章节里有要点,思路非常清晰。但在这一文本的第二稿里,他把所有的逻辑构架都打碎了,所以在德文原文中这个文本是不分段落的,从头到尾,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理性逻辑连接关系。所谓理性逻辑连接,就是指概念与概念之间,一个观点与另一个观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关联性。比如,在黑格尔的《逻辑学》那里,质→量→度,从度再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有相互的链接,我们就说这是理性的逻辑话语。当阿多诺拒斥所谓的同一性逻辑的时候,在表述方式上,他就完全炸碎了理性的表述。所以他不分段落,而且在表述与表述之间刻意取消逻辑关联,对一个问题的讨论可以随意跳跃到另一个问题上。另一方面,在《最低的道德限度》一类的文本中,阿多诺干脆采用了帕斯卡、尼采后期的语言风格,即整本书几乎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文本,而是碎片式的思想的拼装。就像后现代的朦胧诗,如果你要在朦胧诗里找寻现代理性的逻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语句之间是断裂的。实际上,阿多诺是想通过这种话语方式表现一种反抗。反抗什么?反抗几千年来在整个思想过程当中把所有思想变成同一的、同质性的理性逻辑构成。当时,我在做阿多诺研究时就受到了这种表达方式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