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界定一位哲学家的标准是其思想,那么,雅克·马丁的确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一位曾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阿尔都塞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原创性思想家。然而,在堂皇的史册记载中,马丁却注定被遗忘,甚至从未被记起。因为,作为哲学家,他没有为后世留下任何可供追溯的著作。
马丁是个境遇悲惨的思想者。与阿尔都塞和福柯共同就读于法国著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哲学系,马丁本应在学术道路上前程似锦,却因精神分裂症的困扰,生前未发表过任何著作,并在自杀前毁掉了自己所有的手稿。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记录马丁生活思想印迹的文本大体有三个:其一是柏唐(Yann Moulier Boutang)的《阿尔都塞:一部传记》(1992),记录了阿尔都塞有关马丁的口述回忆[3];其二是阿尔都塞的自传《来日方长》,包括较多有关马丁的零散记忆[4];其三是摩尔(Nikki Moore)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时写作的硕士论文《著作之间:福柯、阿尔都塞与马丁》[5],该文附录中包含了马丁在巴黎高师读书期间递交的一些行政档案资料,如出生证明、成绩单、推荐信等。有关马丁的二手文献极为罕见,他的名字偶尔出现在有关阿尔都塞或福柯研究的一些章节、片段和注释中。[6]
基于以上马丁极为有限的“话语存在”,勉强能够搭建起一个以年份顺序排列的记录生命曾经鲜活在场的“现实存在”:
1922年5月18日生于巴黎,父亲是位药剂师。五岁时因母亲患上致命的肺结核,马丁与三岁的妹妹一同寄居到外祖父母家里,直到1936年返回巴黎。
1941年,不顾父亲望其继承父业学习医学的愿望,马丁进入巴黎高师学习哲学,成为阿尔都塞和福柯的同学。他的年龄刚好介于二者之间,比阿尔都塞大四岁,比福柯小四岁。师从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和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在前者的指导下写作硕士论文,在后者的指导下翻译黑格尔的早期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