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逝世后,对他的观点、思想和学说进行持续性研究,在人类思想史上不乏先例。但是,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深入而持久的研究却是罕见的。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仍是一门“显学”,研究的范围愈来愈广,层次愈来愈深,角度愈来愈多,其探讨的问题之宏大邃微,概念范畴之洗练繁多,理论内容之博大精深,思潮迭起之波澜壮阔,学派形成之层出不穷,实为任何一种学术研究无法比拟。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一段颇有见地的论述:“对某种学说进行激烈的论战,乃是争论中的学说在作者的环境中形象高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一种确实无误的标志。”
当然,我注意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犹如一座宏伟大厦的基石,仿佛一艘远洋巨轮的舵手。基础理论研究从根本上制约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内容、理论特征和理论职能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我们向读者呈上《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是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包括:杨耕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程恩富等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秦宣教授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任平教授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张一兵等教授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张一兵、程恩富、任平、秦宣等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著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思想历程,是他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心灵写照和诚实记录。在这里,他们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些著作完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因为我们深知解释学的合理性,深知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文化差”、“时代差”,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理解的难度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